服务咨询热线:

大坝及岩土工程安全监测仪器生产公司

13990288886
岩土工程类仪器 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编号  QS(川)XK07-0003-00002
搜索安全监测仪器相关技术资料,请直接输入关键词,然后选择相应文章
  葛南服务中心
   小杜热线  13990288886
>>返回首页
您的位置:
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规程
来源:四川葛南仪器有限公司 | 作者:四川葛南仪器 13990288886 | 发布时间: 2019-11-05 | 6069 次浏览 | 分享到:
土石坝变形主要包括表面变形、堆石体内部变形、心墙变形、面板挠度、面板接缝变形、界面位移等效应量,整编分析内容如下:a) 绘制各变形效应量过程线,定性分析变形规律、变化趋势,及其受上游水位、气温等原因量的影响程度。b) 统计施工期、蓄水期、运行期等各阶段表面变形和堆石体内部变形总量、增量、所占比重,表面和内部最大沉降与坝高比,与同类工程、设计计算值比较;统计各阶段变形变化速率,分析变形的稳定性。c) 绘制施工期、蓄水期、运行期等各阶段沿坝轴线和典型断面的表面变形、堆石体内部三向变形分布图,结合河谷形状、坝体分区等分析变形分布规律。d) 绘制各典型时刻心墙变形分布图,分析心墙变形分布规律,心墙最大沉降和挠度分布位置。e) 绘制各典型时刻面板挠度分布图,结合面板分期浇筑情况,分析面板挠度分布规律,确定最大挠度及其位置,与设计计算值、同类工程比较分析。f) 绘制周边缝、垂直缝变形分布图,分析变形分布规律,将周边缝三向变位与设计计算值、同类工程比较分析。6.5.2 土石坝渗流主要包括坝基渗压、坝体渗压、心墙渗压、渗流量、绕坝渗流等效应量,整编分析内容如下:a) 绘制各渗流效应量过程线,定性分析渗流规律、变化趋势,及其受上下游水位、降雨、气温等原因量的影响程度。b) 统计各渗流效应量的历年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年变幅等特征值。c) 分析坝基渗压沿高程及幕后顺河向分布规律,坝基渗压水位与下游水位或量水堰池水位对比分析。
d) 计算坝基帷幕后剩余水头系数,判断帷幕或帷幕与趾板或底板连接部位的防渗效果。e) 绘制典型工况下沿周边缝、垫层的上游面渗压水位分布图和坝体浸润线图,绘制心墙渗压水头柱状图及浸润线,与设计浸润线比较,分析坝体渗压分布规律。
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的内容、方法和基本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NB/T 35026 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
DL/T 5016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
DL/T 5178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DL/T 5209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
DL/T 5256 土石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
DL/T 5259 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DL/T 5313 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评价导则
DL/T 5337 水电水利工程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
DL/T 5346 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
DL/T 5353 水电水利工程边坡设计规范
DL/T 5395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DL/T 5416 水工建筑物强震动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DL/T 5772 水电水利工程水力学安全监测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大坝 large dam
大坝广义上包括横跨河床和水库周围垭口的所有永久性挡水建筑物、泄洪建筑物、封堵结构、输水和过船建筑物的挡水结构,以及上述建筑物与结构的地基、近坝库岸、枢纽区边坡和附属设施。
3.2原因量 causal quantity
导致大坝结构性态发生变化的物理量。
3.3效应量 effect quantity
反映大坝在原因量作用下结构性态的物理量。
3.4时效量 aging size
效应量随时间发生的不可逆变化量。
3.5监控指标 monitoring indices
根据大坝监测资料、结构和地质模型等综合分析成果确定的大坝各种工作状态下的监测效应量值及其变化速率的允许值。
4 总则
4.1 为规范和指导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工作,掌握大坝运行性态,指导大坝施工及运行,反馈设计,制订本标准。
4.2 监测资料分析应在监测资料可靠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要素和结构特点,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监测数据和巡视检查成果,对异常现象进行成因分析和危害性判断,评估大坝结构运行性态,提出大坝安全重点监控部位,并根据需要提出监控指标。
4.3 泄水建筑物水力学专项分析按《水电水利工程水力学安全监测规程》DL/T 5772 执行;坝体地震动反应专项分析按《水工建筑物强震动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 5416 执行。
4.4 监测资料分析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标准的规定。
5 基本规定
5.1 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前,应进行工程资料收集和监测资料可靠性评价。
5.2 工程资料收集应包括以下内容:
a) 大坝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报告。
b) 大坝设计及施工阶段的试验研究成果。
c) 大坝蓄水和竣工安全鉴定资料。
d) 大坝安全定期检查或特种检查报告资料。
e) 大坝改建、扩建、补强加固的设计、审查、施工和验收资料。
f)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更新改造的设计、审查、施工和验收资料。
g) 大坝日常监测及巡视检查记录、大坝年度详查报告、监测资料年度整编报告、监测资料分析报告。
h) 大坝结构安全计算分析和研究成果。
i)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鉴定及评价成果、监测系统运行维护资料。
j) 其它相关资料。
5.3 监测资料可靠性从监测精度、数据完整性、规律符合性、量值合理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对可靠性不满足要求的监测资料,应采取剔除错误测值、粗差、修正和衔接监测物理量等方法进行处理。
5.4 监测资料分析应考虑时间、空间和结构作用的关联关系,具体如下:
a) 时间关联分析,不同部位的效应量同时发生异常变化时,考虑效应量在相近时间上的关联关系。
b) 空间关联分析,效应量可能是标量、矢量、标量场、矢量场,进行联合分析时,考虑效应量在同一空间上的关联关系。
c) 结构作用关联分析,某一部位效应量发生异常变化,考虑与该部位相关的结构上是否也存在异常变化,考虑结构作用的关联关系。
5.5 监测资料分析按照《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评价导则》DL/T 5313的要求,对大坝结构运行性态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分为:
a) 正常状态,指大坝结构达到设计功能,不存在影响正常使用的缺陷,且各主要监测量的变化处于正常情况下的状态。
b) 基本正常状态,指大坝结构的某项功能已不能完全满足设计要求,或主要监测量出现些异常,但尚不影响正常使用的状态。
c) 异常状态,指大坝结构的某项功能已不能完全满足设计要求,或主要监测量出现异常,因而影响正常使用的状态。
5.6 在下列时期应进行监测资料分析,提出监测资料分析报告:
a) 首次蓄水时。
b) 蓄水到规定高程时。
c) 工程竣工安全鉴定时。
d) 大坝安全定期检查时。
e) 大坝出现异常或险情时。
6 监测资料整编分析
6.1 一般规定
6.1.1 监测资料整编分析前应按照《混凝土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DL/T 5209、《土石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DL/T 5256 的要求对监测资料进行整理。
6.1.2 监测资料整编分析基本方法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6.1.3 定性分析侧重于分析推断监测物理量的性质和发展趋势,一般采用特征值法、作图法、比较法等,各种分析方法要求见附录 A。
6.1.4 定量分析通过计算建立大坝变形、渗流等效应量与上下游水位、气温、降雨、时效等原因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式。一般采用统计模型、确定性模型、混合模型等数学模型法。各种分析方法要求见附录 A。
6.1.5 对历次巡视检查成果主要整编分析各工程部位的缺陷发展情况,附照片、素描图等。
6.2 环境量
6.2.1 环境量分析项目主要包括上游水位、下游水位、降雨量、气温、库水温,其它分析项目需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
6.2.2 常规水电站宜采用上午 8:00 水位;抽水蓄能电站宜采用日最高水位、日最低水位;降雨量应采用日累计降雨量;气温应采用日平均气温。
6.2.3 绘制上游水位、下游水位、降雨量、气温、库水温等环境量过程线,分析变化规律。
6.2.4 上、下游水位应统计年度最大值、最小值、年变幅,并与特征水位进行对比,抽水蓄能电站统计库水位最大、最小日变幅;若水库运行方式改变或上、下游新建水库,应对比分析上、下游水位的变化情况。
6.2.5 降雨量应统计历年年度降雨量、最大日降雨量、月平均降雨量。
6.2.6 气温应统计年度最大值、最小值、年变幅、年平均值;根据气温监测数据,应分析坝址区有无寒潮、冻融现象。
6.2.7 库水温应统计历年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年变幅;高坝应绘制冬季、夏季、多年平均等特征库水温的沿高程方向空间分布图,分析库水温分布、分层情况;高拱坝宜对比分析实测库水温与设计库水温的差异。
6.3 重力坝
6.3.1 重力坝变形主要包括坝体变形、坝基变形、接缝变形等效应量,整编分析内容如下:
a) 绘制各变形效应量过程线,定性分析变形规律、变化趋势,及其受上下游水位、气温等原因量的影响程度;分析坝踵接缝变形张开或闭合情况。
b) 统计各变形效应量的历年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年变幅。
c) 绘制不同工况下大坝水平位移分布图、坝体挠度分布图、垂直位移分布图,分析大坝变形分布规律,各坝段、各部位变形的协调性。
d) 设置纵缝或厂坝连接缝的重力坝,应分析相邻坝块或厂坝接缝变化情况。若接缝已灌浆,应分析灌浆前后接缝开合度变化规律。
6.3.2 重力坝渗流主要包括坝基扬压力、坝体渗压、渗流量、绕坝渗流等效应量,整编分析内容如下:
a) 绘制各渗流效应量过程线,定性分析渗流规律、变化趋势,及其受上下游水位、降雨、气温、两岸地下水位等原因量的影响程度。
b) 统计各渗流效应量的历年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年变幅等特征值。
c) 计算坝基、坝体渗压系数,当坝基设置防渗帷幕及主、副排水孔并抽排时,应计算坝基扬压力强度系数和残余扬压力强度系数,与设计值对比分析。
d) 选取与设计工况相近的典型时段,绘制坝基扬压力纵向分布图和典型坝段坝基扬压力、坝体渗透压力横向分布图,分析坝基扬压力和坝体渗透压力的分布规律。
e) 对基础断层、软弱夹层、深覆盖层等应计算分析渗透坡降是否满足设计允许值。f) 依据巡视检查成果,定性分析各排水孔渗水分布情况,渗水清澈度,排水孔、排水沟内析出物情况。应根据各量水堰、排水孔监测范围,计算各分区渗流量和总渗流量,并区分坝体、坝基渗流量。
g) 绘制左、右岸绕坝渗流水位分布图,分析绕坝渗流分布规律。计算绕坝渗流水位与上游水位的简单相关系数、同期水位变幅比,结合地质条件及帷幕情况,分析是否存在显著绕渗现象。
6.3.3 重力坝应力应变及温度主要包括混凝土应力、建基面压应力、钢筋应力、坝体温度等效应量,整编分析内容如下:
a) 绘制应力应变及温度效应量过程线,定性分析各效应量的变化规律、变化趋势,及其受上下游水位、气温等原因量的影响程度。
b) 统计应力应变及温度效应量的历年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年变幅等特征值。c) 绘制典型工况混凝土应变分布图,重点分析坝踵、坝趾区域应变状态。对于应变较大的工程,宜计算混凝土应力,分析混凝土应力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
d) 分析建基面压应力与坝体填筑、蓄水的关系,坝趾处应力应与设计允许基础承载力进行对比分析。
e) 坝体温度施工期应统计埋设温度、最高温度、水化热温升、基础温差,与设计温控指标对比分析温控效果;运行期应绘制典型坝段的高温、低温、多年平均温度、准稳定温度的等温线,分析坝体温度分布规律。
f) 钢筋应力与钢筋设计强度进行对比;对于孔口部位,宜绘制沿断面周边钢筋应力分布图,分析钢筋应力分布规律。
6.4 拱坝
6.4.1 拱坝变形主要包括坝体变形、坝基变形、接缝变形,整编分析包括 6.3.1 及以下内容:
a) 根据高温低水位、低温高水位、低温低水位、高温高水位等运行工况,绘制拱坝各高程拱圈径向水平位移、切向水平位移、水平合位移和垂直位移分布图,下游面视图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空间分布图,典型坝段挠度分布图,分析变形的协调性、对称性,与河谷形状、地质情况的相关性。
b) 绘制上、下游及坝轴线断面基岩变位分布图,结合基础地质条件,分析各高程拱圈的拱推力效应。
c) 分析坝体浇筑期、蓄水期、运行期各阶段接缝变形情况,分析接缝在灌浆前后变化,灌浆后接缝变形是否平稳,重点关注坝踵接缝开合度。
6.4.2 拱坝渗流主要包括坝基扬压力、坝体渗压、渗流量、绕坝渗流,整编分析包括 6.3.2 及以下内容:
a) 两岸坝肩地下水位应与拱座抗滑稳定的渗透压力计算值对比,分析对拱座岩体稳定的影响。
b)分析两岸灌浆平洞的渗流变化情况和分布规律。
6.4.3 拱坝应力应变及温度主要包括混凝土应力、坝体温度、钢筋应力,整编分析包括
6.3.3 及以下内容:
a) 绘制拱冠梁断面、上下游面应力分布图;根据主应力计算成果,分析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值,并与设计计算值比较。
b) 根据库水温、坝体温度、封拱温度分析实际温升、温降情况,与设计温升、温降工况温度荷载进行对比,分析对坝体应力的影响。
6.5 土石坝
6.5.1 土石坝变形主要包括表面变形、堆石体内部变形、心墙变形、面板挠度、面板接缝变形、界面位移等效应量,整编分析内容如下:
a) 绘制各变形效应量过程线,定性分析变形规律、变化趋势,及其受上游水位、气温等原因量的影响程度。
b) 统计施工期、蓄水期、运行期等各阶段表面变形和堆石体内部变形总量、增量、所占比重,表面和内部最大沉降与坝高比,与同类工程、设计计算值比较;统计各阶段变形变化速率,分析变形的稳定性。
c) 绘制施工期、蓄水期、运行期等各阶段沿坝轴线和典型断面的表面变形、堆石体内部三向变形分布图,结合河谷形状、坝体分区等分析变形分布规律。
d) 绘制各典型时刻心墙变形分布图,分析心墙变形分布规律,心墙最大沉降和挠度分布位置。
e) 绘制各典型时刻面板挠度分布图,结合面板分期浇筑情况,分析面板挠度分布规律,确定最大挠度及其位置,与设计计算值、同类工程比较分析。
f) 绘制周边缝、垂直缝变形分布图,分析变形分布规律,将周边缝三向变位与设计计算值、同类工程比较分析。
6.5.2 土石坝渗流主要包括坝基渗压、坝体渗压、心墙渗压、渗流量、绕坝渗流等效应量,整编分析内容如下:
a) 绘制各渗流效应量过程线,定性分析渗流规律、变化趋势,及其受上下游水位、降雨、气温等原因量的影响程度。
b) 统计各渗流效应量的历年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年变幅等特征值。
c) 分析坝基渗压沿高程及幕后顺河向分布规律,坝基渗压水位与下游水位或量水堰池水位对比分析。
d) 计算坝基帷幕后剩余水头系数,判断帷幕或帷幕与趾板或底板连接部位的防渗效果。
e) 绘制典型工况下沿周边缝、垫层的上游面渗压水位分布图和坝体浸润线图,绘制心墙渗压水头柱状图及浸润线,与设计浸润线比较,分析坝体渗压分布规律。
f) 分析心墙位势的大小及变化趋势;计算心墙内部水力坡降,与允许水力坡降进行比较。
g) 统计扣除降雨影响的大坝渗流量,类比同类工程,分析大坝渗流状况;绘制典型上游水位升降过程和渗流量相关图,分析水位上升和下降阶段的差异,以及相关曲线的特征。
h) 绕坝渗流整编分析内容同重力坝。
6.5.3 土石坝应力应变及温度主要包括面板混凝土应力、面板钢筋应力、堆石体应力、心墙应力、面板温度、心墙温度等效应量,整编分析内容如下:
a) 绘制应力应变及温度效应量过程线,定性分析各效应量的变化规律、变化趋势,及其受上游水位、气温等原因量的影响程度。
b) 统计应力应变及温度效应量的历年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年变幅等特征值。c) 当混凝土面板应变值较大,应计算面板混凝土应力,分析混凝土应力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
d) 绘制混凝土面板钢筋应力、混凝土应力分布图,结合钢筋应力和混凝土应力分布规律特点,分析面板受力情况。
e) 绘制堆石体土压力柱状分布图,分析土压力分布规律。
f) 绘制心墙应力分布图,分析拱效应情况,结合心墙渗压分布,计算心墙有效应力。
h) 绘制混凝土面板高温、低温等温线,分析坝体温度分布规律。
i) 分析施工期沥青混凝土心墙温度的消散情况;分析蓄水期及运行期温度场变化。
6.6 泄水建筑物
6.6.1 泄水建筑物变形主要包括闸首控制段变形、洞身围岩变形等效应量,整编分析内容如下:
a) 闸首控制段变形整编分析内容同重力坝坝体变形,重点分析溢洪道各闸墩变形的一致性,是否存在明显不均匀变形。
b) 洞身围岩深部变形一般以最深点作为不动点,计算相对不动点的表面及各埋深部位绝对位移;绘制过程线和分布图,分析围岩变形规律和主要变形区域。
6.6.2 泄水建筑物渗流主要包括闸首控制段基础扬压力、泄槽段底板基础渗压、消力池护坦底面扬压力、洞身渗压等效应量,整编分析内容如下:
a) 闸首控制段基础扬压力整编分析内容同重力坝坝基扬压力。
b) 分析泄槽段底板基础渗压与上游水位、泄洪、两岸地下水位的关系,统计渗压水头特征值,对比渗压作用力与底板自重。
c) 分析消力池护坦底面扬压力与下游水位、抽排、检修的关系,计算底面渗压系数,与设计值比较。
d) 分析洞身渗压与内水压力、地下水位、温度的关系;统计渗压特征值,计算渗压折减系数,与衬砌结构计算采用的设计折减系数比较。
6.6.3 泄水建筑物应力应变主要包括混凝土应变、钢筋应力、闸墩锚索应力等效应量,整编分析内容如下:
a) 混凝土应变、钢筋应力分析参考重力坝,重点关注闸墩受拉区扇形区域应力、洞身混凝土衬砌应力状况,分析隧洞充水、放空阶段衬砌应力变化情况。
b) 对比分析锚索张拉、锁定阶段锚索测力计测值与压力表测值,评判锚索测力计测值准确性。
c) 分析锚索锁定后应力变化规律,受工作闸门运行影响程度。
d) 统计锚索应力特征值,与设计永存吨位比较,计算预应力损失率,若预应力损失率较大,宜计算预推比。
6.7 边坡
6.7.1 边坡变形主要包括表面变形、深部变形等效应量,整编分析内容如下:
a) 绘制各变形效应量过程线,定性分析变形规律、变化趋势,及其受上下游水位、降雨等原因量的影响程度。
b) 统计各变形效应量的历年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年变幅、年变化速率等特征值,分析变形趋势性和收敛性。
c) 绘制边坡表面水平位移矢量分布图,包括总位移或阶段位移矢量图,结合地质情况,分析表面水平位移的分布规律。
d) 绘制典型剖面深度位移分布图,结合地质构造进行分析,判断有无滑动面或可疑滑动面;绘制滑动面附近或可疑滑动面附近测点过程线,分析位移趋势性、收敛性。
e) 分析地勘平洞、锚固洞、排水洞、灌浆洞、监测洞等沿洞轴线变形、垂直于洞轴线变形及裂缝变形的变化规律。
6.7.2  边坡渗流主要包括边坡地下水位、排水洞渗流量等效应量,整编分析内容如下:
a) 绘制各渗流效应量过程线,定性分析渗流规律、变化趋势,及其受上下游水位、降雨等原因量的影响程度。重点分析蓄水对库岸边坡和两岸坝肩边坡地下水位
的影响。
b) 统计各渗流效应量的历年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年变幅等特征值。
c) 绘制地下水位平面柱状分布图或等值线图,分析与边坡地势相关性和边坡排水效果。
d) 绘制边坡典型剖面地下水位线,对比实测地下水位与边坡稳定计算采用的地下水位。
6.7.3 边坡应力应变主要包括锚索应力、锚杆应力等效应量,整编分析内容如下:
a) 锚索应力整编分析内容同泄水建筑物。若锚索预应力损失率较大,则根据边坡地质条件分析边坡的支护效果和支护的稳定性。
b) 若实测锚索应力有持续增大迹象,应分析与边坡变形一致性;根据锚索材料特性、截面等计算锚索应力,与材料设计强度比较,判断是否会出现拉断可能。
c) 锚杆应力整编分析内容参考钢筋应力,分析锚杆应力大小和沿程分布。
7 监测资料综合分析
7.1 一般规定
7.1.1 监测资料综合分析是在监测资料整编分析的基础,综合大坝变形、应力、渗流等监测效应量、巡视检查成果、结构特性、地质条件、施工质量和运行维护等情况,分析异常现象成因和危害性,评估大坝结构运行性态。
7.1.2 监测资料综合分析主要依据《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评价导则》DL/T 5313、《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NB/T 35026、《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DL/T 5346、《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DL/T 5395、《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DL/T 5016、《水电水利工
程边坡设计规范》DL/T 5353、《水电水利工程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DL/T 5337、《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 5178、《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 5259的规定。
7.1.3 监测资料综合分析一般采用多因素对比分析、层次推理等方法,参见附录A。
7.2 重力坝
7.2.1 重力坝结构运行性态应综合抗滑稳定、坝基变形稳定性、坝基渗控体系运行效果、坝基渗透稳定性,以及坝体变形协调性及收敛性、坝体渗控体系运行效果、坝体应力状态、坝踵、坝趾运行状况等进行分析。
7.2.2 重力坝抗滑稳定应根据监测成果反映的外部荷载或边界条件发生下列不利变化时,复查原设计计算参数及成果,分析其影响程度,必要时进行大坝抗滑稳定复核计算:
a) 坝基、坝体渗压系数超设计值。
b) 典型工况的上、下游水位差增大。
c) 下游冲刷影响坝基抗力体。
d) 坝前淤积高程超设计值。
e) 基础软弱夹层出现泥化、弱化等情况。
7.2.3 坝基变形稳定分析应综合基岩或覆盖层变形、建基面应力、巡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当基础变形较大且尚未收敛,或压应力超允许承载力,应结合地质条件、坝体变形、横缝错动、巡视检查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7.2.4 坝基渗控效果和渗透稳定应综合坝基扬压力、渗透压力、渗透坡降、坝基渗流量、绕坝渗流、基础析出物、巡查情况进行分析,当存在下列异常现象时,应作进一步综合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a) 坝基渗流量偏大或存在集中渗漏,应综合坝基防渗系统、地质构造、坝踵变形、坝基扬压力等进行分析。
b) 基础断层、软弱夹层、深覆盖层等渗透坡降超设计允许值,应结合渗压、渗流量、基础析出物和基础处理效果监测成果综合分析其危害性。
c) 坝基渗压系数超标或存在趋势性增大,应结合地质情况、防渗排水系统、坝前淤积等进行综合分析;对于帷幕后扬压水位与上游水位存在明显相关性的,应结合坝踵接缝变形、应力状况、基础排水及环境量组合,对帷幕防渗效果是否存在弱化进行综合分析。
d) 两岸绕坝渗压折减系数超标且渗压水位与上游水位存在明显相关,或存在集中渗漏,应结合两岸防渗系统设计、施工、地质构造等进行分析。
e) 基础存在明显析出物,应综合基础防渗系统、基础排水、基础渗压、地质构造、水质分析等进行分析。
7.2.5 坝踵、坝趾运行状态应综合建基面接缝变形、应力状态等进行分析,若坝踵接缝张开迹象或趋势性增大,应结合坝踵应力、扬压力、基础渗流量相互验证,并分析原因。
7.2.6 坝体结构整体性和协调性应综合坝体变形、坝体贯穿性或结构性裂缝、坝段间横缝变形、巡查情况进行分析,当存在下列异常现象时,应进一步综合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a) 相邻坝段存在明显不均匀变形,应综合横缝变形、渗水,河床地形、地质条件以及位移的量值及稳定性进行分析。
b) 坝体出现较大的结构性裂缝,应根据坝体裂缝分布、走向、长度、宽度、深度等形态,结合相应坝段温度、应力、变形监测成果,设计结构受力特点,混凝土施工质量、施工期温控,以及结构计算成果综合分析裂缝对结构整体安全的影响。
c) 对于变形性态异常的情况,如量值或变幅较大,存在趋势性位移等,应综合环境量、地质条件、坝体结构特点、筑坝材料特性等进行分析。
7.2.7 坝体渗控效果应综合坝体渗透压力、坝体渗漏量、浇筑层面渗水、巡查情况进行分析,当存在下列异常现象时,应进一步综合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a) 部分测点渗透压力或渗压系数超过设计值或趋势性增大,应根据混凝土施工质量、坝体排水、层面渗水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分析对层面抗滑稳定的影响。
b) 坝体渗流量偏大或存在集中渗漏,应根据混凝土施工质量、层面渗压、溶蚀、析钙、腐蚀、冻融冻胀等巡视检查成果进行综合分析。
7.2.8 坝体应力状况应综合坝体温度、混凝土应力进行分析,若坝体应力超设计值,应根据超标范围,综合混凝土材料、施工期温控、坝体温度场、坝体变形和裂缝情况,分析影响程度。
7.3 拱坝
7.3.1 拱坝结构运行性态应综合拱座抗滑稳定、拱座与坝基变形稳定、应力状况、坝体结构整体性和协调性、渗控效果进行分析。
7.3.2 拱座抗滑稳定应根据监测成果反映的外部荷载或边界条件发生下列不利变化时,复查原设计计算参数及成果,分析影响程度,必要时进行拱座抗滑稳定复核计算:
a) 运行工况超过设计的预期。
b) 实际温度荷载对比设计温度荷载偏不利。
c) 拱座假定滑移边界上渗压系数超设计值。
d) 基础软弱夹层出现泥化、弱化等情况。
7.3.3 拱座与坝基变形稳定分析应综合基础变形、建基面应力、巡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当基础变形或谷幅变形较大且尚未收敛,或压应力超允许承载力,应结合地质条件、坝体结构、拱座和坝体变形、横缝变形、巡视检查等情况进行分析,必要时反演典型坝段坝基变形模量。
7.3.4 坝基渗控效果和渗透稳定综合分析参见重力坝。
7.3.5 坝踵、坝趾运行状态应综合建基面接缝变形、应力状态等进行分析,当存在下列异常现象时,应进一步综合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a) 坝踵存在拉应力,应分析拉应力分布范围,结合运行工况、帷幕布置、扬压力、基础渗漏量等进行分析。
b) 坝踵接缝张开迹象或趋势性增大,应结合坝踵应力、扬压力、基础渗流量相互验证,并分析原因。
7.3.6 坝体结构整体性和协调性应综合坝体变形、坝体贯穿性或结构性裂缝、巡查情况进行分析,当存在下列异常现象时,应进一步综合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a) 拱圈或整体变形不协调、或变形量值或变幅较大,存在趋势性位移等,应结合环境量、河床地形、地质条件、坝体结构体形、横缝灌浆效果、巡视检查等进行分析。
b) 坝体出现较大的结构性裂缝,应根据坝体裂缝分布、走向、长度、宽度、深度等形态,结合封拱温度、温度荷载、应力、变形监测成果,设计结构受力特点,混凝土施工质量、施工期温控,以及结构计算成果综合分析裂缝对结构整体安全的影响。
7.3.7 坝体渗控效果综合分析参见重力坝。
7.3.8 坝体应力状况应综合混凝土应力、坝体温度进行分析,若坝体应力超设计值,应根据压应力超标、拉应力超标范围,综合混凝土材料、施工期温控、温度荷载、坝体变形、谷幅变形和裂缝情况,分析其影响程度。
7.4 土石坝
7.4.1 土石坝结构运行性态应综合坝体和坝基的变形稳定性和协调性、防渗系统可靠性、坝坡稳定、坝体应力应变及温度、坝体与其它建筑物的连接部位的变形及渗流稳定性进行分析。
7.4.2 坝体及坝基变形稳定性和协调性应综合坝体、坝基变形、巡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当存在下列异常现象时,应进一步综合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a) 坝体表面位移、内部变形及坝基变形量值偏大、长期不收敛或变形不协调,应结合环境量、地质条件、坝体结构、筑坝材料特性、施工情况、河床地形、巡查情况等进行分析,必要时计算堆石体的压缩模量。
b) 坝体垂直位移偏大时,应分析坝顶及防渗体高程是否满足防洪要求。
c) 面板挠曲变形偏大或不协调,应结合面板分期、面板应力、周边缝和垂直缝变形、渗漏量等进行分析。
7.4.3 坝体防渗系统可靠性应综合渗漏量、坝体渗透压力和浸润线分布进行分析,当存在下列异常现象时,应进一步综合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a) 面板堆石坝渗漏量偏大或存在趋势性增大,应综合坝体变形、面板应力、周边缝和垂直缝变形、周边缝渗压、施工质量等情况,分析面板及接缝部位是否存在明显渗漏通道。
b) 粘土心墙坝、砾质土心墙坝、均质坝的渗漏量偏大或存在趋势性增大,应综合防渗体渗压(浸润线)、应力、变形、施工质量等情况,分析防渗体是否存在明显渗漏通道。
c) 坝体渗透压力偏大或存在趋势性增大,应结合坝体筑坝材料、坝体排水反滤设计、渗漏量等进行分析。
7.4.4 坝基渗控效果和渗透稳定应综合渗漏量、坝基渗透压力、绕坝渗流等进行分析,当存在下列异常现象时,应进一步综合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a) 面板堆石坝渗漏量偏大或存在趋势性增大,应结合坝基防渗系统、地质条件、坝基变形、防渗墙变形和应力、趾板处渗压、坝基渗压、绕坝渗流、施工质量等,分析趾板与帷幕(防渗墙)连接部位、帷幕(防渗墙)、两岸坝肩等部位是否存在明显渗漏通道。
b) 粘土心墙坝、砾质土心墙坝、均质坝的渗漏量偏大或存在趋势性增大,坝基防渗系统、地质条件、坝基变形、防渗墙变形和应力、坝基渗压、绕坝渗流、施工质量等,分析心墙与帷幕(防渗墙)连接部位、帷幕(防渗墙)、两岸坝肩等部位是否存在明显渗漏通道。
c) 两岸坝肩或下游侧存在集中渗漏,应结合两岸防渗系统设计、施工、地质构造、绕坝渗流地下水位等分析成因。
d) 深覆盖层基础渗透坡降超设计允许值,应综合坝基防渗系统、地质条件、反滤保护、渗水及浑浊度等,分析渗透稳定。
7.4.5 坝坡稳定应根据监测成果反映的外部荷载或边界条件发生下列不利变化时,复查原设计计算参数及成果,分析影响程度,必要时进行坝坡稳定复核计算:
a) 坝顶和坝坡表面出现纵向开裂、塌陷、隆起等现象。
b) 砂砾石坝、均质坝坝体浸润线高于设计值。
7.4.6 坝体应力应变应综合大坝变形、温度等进行分析,若面板堆石坝面板混凝土应力偏大,应综合河谷地形、面板分期、坝体变形、钢筋应力、渗漏量、面板裂缝、施工质量等进行分析。
7.4.7 坝体与其它建筑物连接部位,应对连接部位的变形协调性以及渗透稳定等问题进行分析。若连接部位下游侧出现渗水等异常现象,应综合连接方式、坝体与其他建筑物沉降、接缝变形、渗压、施工质量等进行分析。
7.5 泄水建筑物
7.5.1 溢洪道结构运行性态应综合控制段抗滑稳定、消力池护坦抗浮稳定、应力应变状况、变形协调性、渗控效果等进行分析。
7.5.2 溢洪道控制段抗滑稳定、溢洪道渗控效果、变形协调性分析参见重力坝,变形协调性包括各闸段、控制段与两侧建筑物接头部位的不均匀沉降情况。
7.5.3 消力池护坦抗浮稳定应根据监测成果反映的外部荷载或边界条件发生下列不利变化时,复查原设计计算参数及成果,分析影响程度,必要时进行抗浮稳定复核计算:
a) 护坦底面扬压力超设计值。
b) 运行工况超过设计的预期。
7.5.4 溢洪道闸墩应力状况应综合混凝土应力、钢筋应力、锚索应力、巡查情况等进行分析,当存在下列异常现象时,应进一步综合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a) 闸墩混凝土应力超设计值,应根据超标范围,综合混凝土材料、闸门运行、闸墩裂缝、钢筋应力等情况,分析影响程度。
b) 闸墩预应力锚索损失较大,应综合预推比、混凝土应力、钢筋应力、闸墩裂缝等情况,必要时进行结构应力复核计算,分析对预应力结构安全的影响。
7.5.5 坝身泄水建筑物结构运行性态应综合孔洞、闸墩等部位钢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巡查情况进行分析。
7.5.6 泄洪洞、冲沙洞、放空洞结构运行性态应综合进水口建筑物的稳定、洞身围岩稳定、衬砌结构运行性态进行分析。
7.5.7 泄洪洞、冲沙洞、放空洞进水口建筑物的稳定分析参见重力坝。
7.5.8 泄洪洞、冲沙洞、放空洞的洞身围岩稳定应综合围岩变形、锚杆应力等进行分析,若围岩变形偏大或有趋势性增大,应结合隧洞开挖、运行情况、地质条件、承载设计情况、围岩及衬砌应力等进行分析。
7.5.9 泄洪洞、冲沙洞、放空洞衬砌结构运行性态应综合衬砌应力、接缝变形、渗压等进行分析,当存在下列异常现象时,应进一步综合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a) 衬砌环向钢筋应力、钢板应力及应变偏大,应比较外水压力与设计值,综合衬砌与围岩接缝变形,围岩变形、巡查情况等进行分析。
b) 若洞身渗压偏大,沿线岩体覆盖厚度较小,应分析隧洞沿线边坡表面渗水及稳定情况,与边坡监测资料分析相结合。
7.6 边坡
7.6.1 边坡结构运行性态应综合抗滑稳定、变形稳定等进行分析。
7.6.2 边坡抗滑稳定应根据监测成果反映的外部荷载或边界条件发生下列不利变化时,复查原设计计算参数及成果,分析影响程度,必要时进行边坡抗滑稳定复核计算:
a) 边坡地下水位、降雨量等改变引起实际荷载发生变化。
b) 边坡内部存在剪切变形或后缘已拉裂等边界条件发生恶化。
c) 岩体和控制性结构面的物理力学参数明显降低。
7.6.3 边坡变形稳定分析应综合外部变形、深部变形、支护应力、巡查情况等进行分析,若外部变形和深部变形偏大或存在趋势性增大,深部变形存在可疑滑动面,应根据位移矢量方向、位移速率等的变化规律与空间分布特征,综合边坡地质条件、边坡设计、施工、运行情况、支护效应、巡查情况等,确定边坡变形敏感部位,结合开裂与错动现象,分析边坡变形特征与失稳机理,判断最可能失稳的区域与趋势,分析是否存在整体变形迹象。
8 重点监控部位及监控指标
8.1 重点监控部位
8.1.1 根据监测资料综合分析成果,确定重点监控部位和监控测点,基本原则如下:
a) 选择大坝关键部位或关键断面,对安全最敏感的代表性测点。
b) 选择能直观反映大坝运行性态的重要项目测点,首选位移测点,兼顾渗流、应力测点。
c) 选择观测精度高、观测资料可靠及规律性好的测点。
d) 测值变幅较大或趋势性变化较大的测点。
8.1.2 重力坝的重点监控部位和监控测点应包括下列内容:
a) 典型坝段的坝顶水平位移。
b) 典型坝段或渗控异常坝段的坝基扬压力和深层滑动面的渗透压力。
c) 总渗流量和主要分区渗流量。
d) 存在明显绕坝渗流或集中渗漏部位的绕坝渗流水位。
8.1.3 拱坝的重点监控部位和监控测点应包括下列内容:
a) 拱冠、左右 1/4 拱圈、拱端的坝体水平位移。
b) 两岸抗力体变形。

c) 与坝肩抗滑稳定相关的绕坝渗流水位或山体渗透压力。
d) 拱冠坝段坝踵接缝变形、应力及建基面渗透压力。
e) 总渗流量和主要分区渗流量。
8.1.4 土石坝的重点监控部位和监控测点应包括下列内容:
a) 典型断面坝顶、坝坡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
b) 总渗流量。
c) 总渗流量偏大的坝基面、防渗墙及防渗体与其它建筑物连接部位的渗透压力。
d) 均质坝、砂砾石坝的坝体浸润线以及粘土心墙坝、砾质土心墙坝的心墙浸润线。
e) 存在明显绕坝渗流或集中渗漏部位的绕坝渗流水位。
f) 尚未稳定的面板周边缝变形。
8.1.5 泄水建筑物的重点监控部位和监控测点应包括下列内容:
a) 控制段典型坝段的坝顶水平位移。
b) 控制段典型坝段或渗控异常坝段的坝基扬压力和深层滑动面的渗透压力。
c) 泄水洞洞身典型剖面围岩、接缝变形和渗压分布。
d) 泄水建筑物主要受力结构的应力应变。
8.1.6 边坡的重点监控部位和监控测点应包括下列内容:
a) 边坡变形敏感部位的表面变形及裂缝变形。
b) 边坡地质结构面、可能滑动面等深部变形。
c) 土质边坡地下水位。
d) 锚固措施和抗滑支挡结构应力。
8.2 监控指标
8.2.1 采用监测资料分析成果拟定主要监测量的监控指标。
8.2.2 运行期监控指标的拟定可采取综合对比法、置信区间法、小概率法和结构分析法,
详见附录B。









服务热线:0838-2565309

销售小杜电话:13990288886
技术总工张工:13990298835
邮编:618000
地址:四川省德阳市庐山北路477号希望城E幢24楼
+